金莎娱乐app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概况 > 历史沿革 >

一、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及其沿革(1946-1958)

(一)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

1946年7月,为适应建立东北根据地对大批专业干部的需要,东北银行总行在佳木斯举办了第一期短训班。第一期短训班招收、培训银行干部120名,于1946年10月7日结业。

1948年3月,东北银行总行从佳木斯迁到哈尔滨,总行短训班设在哈尔滨市田地街。由章梦生同志负责短训班工作,先后举办第二、三期短训班,每期3个月,共招收和培训银行干部90名。

1948年9月,总行训练班建立了以银行业务负责人为骨干的兼职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完成了干部培训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开创了东北金融教育新局面。

1948年12月,总行训练班随同东北银行总行由哈尔滨迁到沈阳市,训练班设在沈阳市小南门里伪交通银行旧址。到1950年2月,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共举办七期短训班,累计培训银行干部1207名。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的创建及其不断完善,为实施公司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东北银行干部公司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初期,为迅速发展金融事业,东北各省、市先后设立银行分支机构,急需培养和充实大批银行干部。1950年3月,东北银行总行决定将总行训练班改为东北银行干部公司,由章梦生同志任校长。

干校设有银行专科班、在职干部班和文化速成班。以"忠诚、朴素、精细、劳动"为校训,以东北军政大学创作的歌曲《深入学习,联系实际》为校歌。

(三)东北银行专门公司

1950年6月,东北银行总行决定在东北银行干校的基础上扩建东北银行专门公司,并拨款东北币5亿元作为建校经费。1950年7月25日,干校从沈阳迁到长春市人民广场银行大楼。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建,9月15东北银行专门公司成立,新中国第一所金融高等公司在长春诞生。

东北银行专门公司担负为全国培养金融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的任务。公司设有专科、高职科和初职科。公司师资力量较强,在统计学教授赵希献博士、信用学教授李德宣等影响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带出一批教学新生力量。

1952年10月23日,国务院、教育部决定将东北计划统计学院、东北财政专门公司、东北银行专门公司合并,成立东北财经学院。经过调整,原东北银行专门公司的部分教师、职工和专科学生迁往沈阳,并入东北财经学院;在保留部分教师、职工和高职科学生的基础上,开始筹建银行公司。

(四)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公司

1953年初,在原东北银行专门公司的部分教师、职工和在校的高职科学生的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公司。校址仍在长春市人民广场银行大楼。195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所属银行公司进行调整,撤销了苏州银行公司、山东银行公司、旅大银行公司,将学生并入长春银行公司。195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吉林省分行决定,将吉林省银行干部公司并入长春银校,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了长春银校的师资力量。

1957年2月,长春银校由人民广场银行大楼迁到斯大林大街82号。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到195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公司拥有教职工近200人,在校学生近800人,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所正规划的中等专业公司已初具规模。

长春银行公司的成立与发展,为建立吉林财贸学院创造了条件。

二、吉林省第一所高等财贸学府--吉林财贸学院(1958--1966)

1958年7月,在中共吉林省委财贸部领导下,成立学院筹备委员会。9月29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吉林财贸学院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公司停办。

学院设有财政、金融、贸易经济、工业品、农副产品、粮食管理、粮食加工、粮食储藏8个专业。其中本科学制3年,专科学制1年;1959年本科学制改为4年,专科学制改为2年。

建院初期,学院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教员112人。其中,具有社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有:经济学教授袁孟超,毕业于东南大学,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曾任苏联伯力远东边疆共产主义大学教授、中国部主任,上海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教授,来院后担任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统计学教授王思立,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曾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著有我国第一部《统计学概论》、《数理统计学》,来院后担任统计教研室主任;会计教授余性元,曾任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公司、上海财经学院教授,来院后担任会计学教研室主任;财政学教授胡继纯,早年留学英国、美国从事政治理论研究,曾任复旦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来院后讲授《财政学》课程。

1964年4月,按上级要求,专业调整为会计、统计、财政金融、贸易经济4个专业。从此,确立了学院的发展方向。

1966年5月11日学院党委召开会议,学习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紧急通知》。会后,又召开全院大会,传达省委文件精神,动员师生参加文化大革命。此时,财院同兄弟院校一样,"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即将来临。

三、吉林财贸学院遭到严重挫折(1966--1978)

(一)撤销吉林财贸学院

1969年11月,吉林省革委会在"加强战备"、"藏干于民"、"建立农村红色根据地"的口号下,加紧部署和动员全省广大干部插队落户。与此同时,决定撤销吉林财贸学院,动员干部、教师走"五,七"道路,到指定地点插队落户。从12月24日开始,大批干部、教师被迫离开奋斗多年的教育工作岗位,分别到指定地点长白、汪清、敦化、榆树四个县所属10个公社以及分散到永吉、长岭等15个县18个公社,插队落户。

学院撤销后,军宣队动员在校的65级学生参加哲里木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69年11月奔赴农牧区开展"斗、批、改"运动。1970年3月返校,投入"一打三反"运动。8月,65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至此,财贸学院校园除部分教工和少数留守人员外,只剩空荡荡的院落。

(二)组建吉林省财贸公司

1970年8月,吉林省革委会决定原吉林财贸学院、省财贸干校、省商业公司、省粮食公司、省供销合作公司五校合并,成立吉林省财贸公司,校址设在长春市斯大林大街82号原吉林财贸学院院址。省革委会的决定,给已经撤销的吉林财贸学院及其大批插队落户干部、教师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吉林省财贸公司担负着为全省财贸战线(包括商业、粮食、财政和银行系统)培养新生力量和轮训在职干部的任务。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1977年5月,财校党委向吉林省财贸办、省高教局提出恢复吉林财贸学院的建议和要求。同时,公司党委积极引导广大干部、教师努力办好财贸公司,争取早日恢复吉林财贸学院。

四、吉林财贸学院恢复与发展(1978--1992)

197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吉林财贸学院。从此,吉林财贸学院获得新生。

吉林财贸学院在省委、省政府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历经恢复、发展和改革开放办学时期,逐步建设成综合性财经高等院校,成为省属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恢复后的吉林财贸学院,隶属省委财贸部领导,实行党委的一元化领导。

学院恢复初期设有财政、金融、会计、统计、商业经济、粮油储藏、粮食加工7个专业,学制4年,1979年增加对外贸易经济专业。

1978年到1982年,是学院的恢复时期,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顺利地完成了财院恢复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1982年7月,78级480名本科生毕业,除金融专业东北三省分配外,其他专业大部分省内分配,少部分上调中央各有关部委。这批学生大多数素质较好,分配到工作岗位以后,很受业务部门的重视。如今,这批毕业生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学院从这批毕业生中留校30名,充实到教学和机关各部门,增加了青年教师的比例,成为学院发展的骨干力量。

1983年,学院首先在金融、会计两个专业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4年统计专业招收硕士生。

从1982年至1984年,是我院的发展时期。学院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招生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学院建院以来招生数量最多的时期。这时,不仅学生规模扩大了,而且教职工队伍的人数也增加了,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新的教学大楼竣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地充实到教学和科研领域,配置了语音室、电子计算机室、电化教研室、商品实验室等。学院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局面。

从1985年至1988年,是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学院大胆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86年9月,经学院研究、上级批准,学院增设工商行政管理、税收、保险三个专业。1987年商业经济专业招收硕士生。

1989年春夏之交,首都北京发生学潮,这场风波波及全国许多城市,各地高校普遍受到影响。财贸学院少数学生闻风而动,打乱了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历时50多天的政治风波中,学院党委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并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坚持疏导的方针,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控制了事态的发展。风波过后,学院党委在师生中深入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发展财贸高等教育事业。

1991年,学院开始筹备归属国家税务总局及更名长春税务学院。

五、中国第一所税务本科高校--长春税务学院(1992-- )

1992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吉林财贸学院划归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税务本科普通高等公司,担负为全国税务系统和吉林省培养高级税务和各类财经管理专门人才的任务。

2000年在高等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中,学院又划归吉林省,成为省属院校。

2004年初,长春税务学院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高校。

2010年,教育部批准长春税务学院更名为金莎娱乐app官方网站。





互联网www.lemondedesjeux.com